
截至7月6日下午5點(大陸學生赴臺就讀本科的網絡放棄截止時間),今年臺灣高校首次在大陸6省市錄取本科生742人(其中福建省最終錄取199人),而臺灣高校原定錄取本科生名額為1613人,最終錄取人數不到一半。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臺灣高校首次招陸生“遇冷”?是哪些考生原來報考了臺灣高校最終又放棄錄取?未來臺灣高校招陸生政策是否可能放寬?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數據
四分之一考生放棄錄取
今年臺灣共有87所高校首次面向大陸6省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的應屆高考生招收1488名本科生,由于此前面向大陸招收研究生時名額空缺較多,臺灣教育部門同意各校將缺額調劑至招收本科生,最終本科招生名額增至1613人。然而,截止到報名結束,大陸考生報名成功的只有1621人,基本與招生計劃持平,而且各校報考人數差異很大,生源嚴重不均衡。最受考生青睞的輔仁大學有678人報名,而部分臺灣高校的報名人數只有個位數。
7月4日錄取結果公布,臺灣高校共確定錄取大陸考生1015人。在錄取結果公布后的3天里,有273名考生最終放棄赴臺就讀,繼續(xù)參加大陸高校的錄取,這一部分考生約占被錄取人數的27%。而87所面向大陸招生的臺灣高校中,有22所沒有招到一名大陸考生,即“零生源”。
臺灣負責招收大陸學生的“陸生聯招會”綜合業(yè)務組組長陳順智介紹說,今年福建省共有395名考生報考臺灣高校,臺灣高校確定錄取其中241人,之后有42人選擇放棄,最終福建省共有199名考生將赴臺讀大學,是大陸六省市中錄取人數最多的。其次是廣東省189人,排在第三名的是浙江省182人。福建省199名考生中,廈門考生最多68人,福州次之53人,泉州32人。
分析
四個原因“綁住”學生赴臺腳步
那么,為什么臺灣高校首次在大陸招生遇冷呢?對此,記者采訪了部分臺灣招生機構負責人、臺灣高校招生老師,以及學生、家長等,歸納出以下四點原因:
NO1.首次招生缺乏了解
今年是臺灣高校首次招收大陸學生,招生高校達87所,之前只有小部分大陸學生以“交換生”身份到臺灣高校進行短期交流。因此大陸學生,特別是高中生對臺灣高校不太熟悉。而首次招收陸生的臺灣高校對大陸學生的了解不夠,宣傳也不夠及時、到位,造成大陸學生對很多臺灣高校一無所知。
對此,海峽兩岸交流促進協會秘書長路蕙鴻女士說,她跟大陸考生、家長接觸后,發(fā)現很多考生家長對臺灣高校知之甚少,只知道像臺灣大學、政治大學等極少數公立大學,而大部分的臺灣私立大學考生和家長都是第一次接觸。
NO2.招本科生只限私立高校
據了解,此前臺灣高校共錄取了248名大陸學生就讀碩士、博士,在面向大陸招研究生的高校中有不少臺灣公立大學。而面向大陸招收本科生的臺灣高校卻只限私立大學,相比之下,臺灣私立大學口碑與知名度均不及公立大學,也比不過大陸的一些知名高校。加上私立大學學費較高,赴臺學習一年,大概共需要至少5萬元人民幣。相比港校,臺灣高校沒有提供獎學金,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減了大陸考生的報考積極性?!跋裣愀鄞髮W、香港中文大學,這些港?;旧显谑澜缟隙际桥诺蒙咸柕?,但是臺灣現在來招生的大學,我們本來就不太了解,又都是私立大學,對我們的吸引力肯定是不夠的?!备=◣煷蟾街懈呷忌∮诘募议L表示,香港的一些高校之所以對考生有吸引力,因為“學校牌子夠硬”,但臺灣的高校目前在這些方面沒有優(yōu)勢?!瓣懮撜袝必撠熑岁愴樦钦f,很多考生放棄錄取是因為臺灣的私立大學比起大陸的公立大學、特別是名牌大學有一定的差距。據陳順智介紹,明年臺灣公立大學有望面向大陸招收本科生,他相信明年的報考狀況會不同于今年。
NO3.陸生受限較多,降低報考意愿
記者了解到,與赴香港、澳門學習不同,大陸學生赴臺學習有不少限制規(guī)定。如大陸學生在臺灣不得報考公職及專業(yè)技術職稱、不得報考涉及臺灣安全領域的專業(yè)等。同時,大陸學生在臺灣將不會享受到獎學金、助學金等優(yōu)惠政策。大陸學生在臺灣就學期間不得從事專職或兼職工作,畢業(yè)后必須于一定時間內離臺,不能在臺灣就業(yè)。這些政策限制也讓一些考生和家長態(tài)度有所保留。
福州的林女士原本很支持自己孩子到臺灣讀大學,但在了解到相關限制后,就不再鼓勵孩子到臺灣就讀大學,連志愿也沒填報。她說,如果到臺灣讀大學又不能在那邊就業(yè),那還不如在大陸就讀然后就業(yè)。
NO4.多填個志愿買個保險
針對部分高分考生最終放棄錄取的原因,臺灣輔仁大學教務長劉兆明分析認為,由于臺灣高校報名截止日期是6月16日,相當一部分考生是在高考前報名的,當時還不了解自己的高考成績,考生以“多填個志愿多個保險”的心態(tài)報考臺灣高校,而在高考成績揭曉后,部分考生由于成績較好,可以在大陸選擇一所不錯的名校就讀,于是就放棄錄取。
來自福州格致中學的高考生小吳,今年文科考了626分,是報考臺灣高校的福建考生中文科最高分,但她在被臺灣元智大學管理學院錄取后選擇了放棄。吳爸爸說,小吳是在高考前報的名,當時的心態(tài)就是“萬一上不了大陸好大學,也可以到臺灣讀私立大學”。但以她最終的高考成績,不要說臺灣私立高校,就是大陸一些好的大學,小吳也有選擇的余地,最終小吳放棄了元智大學,而在本一批填報了浙江大學。
個案
他們做首批吃螃蟹的人
雖然臺灣高校首招陸生的情況不盡如人意,但最終還是有742名考生(包括福建的199人)將成為首批赴臺就讀的大學生。來自泉州五中的理科生徐嘉鈺,以639分被輔仁大學的“財經法學系”錄取,成為赴臺就讀的福建理科最高分考生。以徐嘉鈺的分數,在大陸想上個好的大學也是綽綽有余,但徐嘉鈺說,她想選個不一樣的讀書環(huán)境,尋個“刺激”點的生活方式,她想去臺灣體驗一下不同風格的教育環(huán)境。
而被臺灣樹德科技大學“生活產品設計系”錄取的陳同學說,之前在了解學校的時候發(fā)現樹德科技大學在設計方面比較有優(yōu)勢,獲得過一些國際大獎,此外她認為臺灣老師的教學態(tài)度更開放,更有創(chuàng)新精神。
被淡江大學錄取的小李認為,他到臺灣要體驗的不僅僅是不同的大學生活,臺灣獨特的風土人情一直是吸引他赴臺就讀的原因之一?!捌綍r就喜歡看臺灣的綜藝節(jié)目和臺灣新聞,喜歡小S、蔡康永、李敖等話題人物?!毙±钫f,他想著在大學期間,能夠跟自己的臺灣同學騎自行車進行環(huán)島旅行,也正由于此,小李已經開始規(guī)劃他的臺灣大學生活了。他說,他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后來的大陸學生的“領路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