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云陽縣人和街道龍水村蜿蜒崎嶇的山路,驅車近一個小時,進入綿延的四十八槽山脈,群山掩映的杋香小學就在這里。由于深處大山,交通閉塞,這里幾乎與世隔絕,陳加蘭是這所學校唯一的老師?,F(xiàn)年54歲的陳老師從1978年參加工作以來,就一直在這大山里教書,至今已有33年。
一名老師和六個孩子
杋香小學其實是一棟廢棄的村辦公室,后面堆放著村里廢棄物,還有一個廚房宿舍混用的大通間。房子背面有個從前村里開會的小壩子,課間孩子們就在這里玩耍。后山的泥沙每逢大雨就傾瀉而下,陳老師就一鏟一鏟地清除干凈。
這學期學校只有6名學生,最大的不過六歲。由于山高路遠,這些孩子無法到村里的完小讀書。陳老師說,盡管學生很少,學校也必須存在,以滿足適齡兒童的上學需要。
陳老師每天除了教授孩子們拼音、習字、算術、音樂等科目,晚上還要備課、批改作業(yè)。
留守兒童的“媽媽”
陳老師的學生基本都是留守兒童,有的上學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大部分只能在學校吃午飯。為了讓娃娃們長好身體,陳老師習慣以校為家,每天為孩子們做飯,還盡量保證每頓都有葷菜。為了使孩子們正常入學讀書,她每月都要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擠出部分給孩子們買筆和作業(yè)本。
陳老師常說,“錢多點少點不要緊,耽擱孩子們讀書那是什么也補償不了的!”在孩子們心里陳老師就是最難割舍的“媽媽”。
一名老師的近千學生
30多年來,陳老師教過的學生近千人,村里有的甚至三代人都是她的學生。
因為教學成就顯著,陳老師獲得“云陽縣師德標兵”、“云陽縣百名優(yōu)秀女性”等多項表彰。她本來有很多機會調離山里的,但每次孩子們聽說陳老師要走,見到陌生人來到學校,孩子們就默默地站在墻角,眼里含著淚水,格外不舍。
明年,陳老師就該退休了,現(xiàn)在她最擔心是沒人愿意接她的教鞭,“不過只要孩子們還需要我,我就會一直堅持下去!”陳老師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