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教育新聞中心 翁海霞
張恒,福州延安中學的音樂老師,奪得福建省首屆教師技能大賽冠軍。在教學設計、片段教學和板書、課件制作四個比賽環(huán)節(jié)中,她連奪前三項單項第一?!拔也凰阕盥斆鞯?,但我確定我是勤奮的?!睆埡阏f,教授中國民歌,要在孩子們當中調(diào)動音樂的氛圍?!拔矣X得好老師第一要幽默;第二要知道學生想要什么?!睆埨蠋熣f,在課堂上,她比較喜歡平等地和學生交流。能夠自信地、獨立地唱歌是張恒老師對學生的唯一期望。為此就需要老師創(chuàng)設氛圍,讓學生覺得上音樂課很輕松、很開心,能夠當著大家的面很快樂地唱歌。為此,張老師一直以來都這么告訴學生:“大家都是平凡人,唱歌走調(diào)也很正常,重要的是你要感受唱歌的快樂。哪怕你唱得再難聽,只要你陶醉的話,我都會給你鼓掌?!甭?,有一兩個學生挑頭,課堂氛圍逐漸起來了?!罢n堂氛圍一起來,教什么內(nèi)容都很容易?!睆埨蠋熣f。
當然,一堂好的音樂課,情境創(chuàng)設很重要,學生快樂很重要,但學有所獲不可或缺。學生往往把上音樂課與流行歌曲等割裂開來,覺得音樂課枯燥。張老師也意識到孩子們都愛唱流行歌曲,她就在課上借用那些流行歌曲,來教授音樂課的樂理知識,比如在流行歌曲中出現(xiàn)的弱起小節(jié)、切分節(jié)奏等。這樣,學生就更容易關(guān)注到這些知識點了。
中學音樂課本中不少內(nèi)容都是民歌,學生往往對此不感冒,難道學生真的不喜歡民歌嗎?張老師說:“學生喜歡民歌與否,完全在于你怎么教。”老師把民歌的特點告訴學生,學生學會了,就會發(fā)現(xiàn)民歌其實很美。
張老師回憶,在教唱《沂蒙山小調(diào)》時,當老師唱出來民歌特有的婉轉(zhuǎn)旋律,教會學生特別音的處理,以及上滑音、下滑音等這些中國民歌的特點,經(jīng)過修飾之后,全班合唱,大家就會覺得效果特別好。“也許在細節(jié)的處理上,學生達不到真正民歌的要求,但他們已經(jīng)很努力去體驗,深入其中了,我覺得一堂課的目的就達到了。一旦你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這就是一種良性循環(huán)。學生就會很期待下一堂課。”張老師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