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時,教室前幾排座位總是“無人問津”,這是高校課堂上的“通病”。最近,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武漢學院一位英語老師想出了一個“治病”絕招。
這位老師將教室的座位劃分為一類、二類、三類、四類和五類區(qū)?!耙活悈^(qū)”為中間前四排座位;以此類推,五類區(qū)則是最后兩排。按照這位老師的規(guī)定:平時上課,自愿坐在“一類座”的學生,在期末評定時會加1到5分;若一類區(qū)存在空位而選擇低檔次座位的學生將要被扣分。
“我們學校的成績評定是期末考試成績加上平時表現(xiàn)成績,兩者分別占70%和30%。”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說,“事實上,很多高校老師平時都是按照學生的出勤率、上課的位置等因素給學生打平時表現(xiàn)成績的,只不過我用量化的形式表現(xiàn)了出來。我之所以這樣做,是想以此提高課堂效率,讓課堂互動起來?!?/P>
自從該政策宣布后,以前坐后面的學生馬上就轉(zhuǎn)移到前面來。當然,對于這個突如其來的政策,也有學生表示不滿:“這是在強奪我們選擇自己喜歡座位的權(quán)利。”
湖北省教育學會秘書長譚細龍教授說:“現(xiàn)在大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普遍不高。這跟高校的課程設置、老師自身的吸引力有關系。這位老師的做法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老師在管理學生的同時,最重要的是提高課堂魅力,把學生吸引到前面來?!?/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