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茶而去,品茶而來。伴隨絲絲細雨、和煦春風,再次踏入云山霧海茶天下——屏山。走進屏山,眼前豁然開朗,一座座茶園,吐綠的嫩葉“霧葉吸盡香龍脂”,吸吮著天地精華。清香四溢,令人沁心醒目,在文友的引領下,沿著彌漫著茶香的棧道向山巔攀登,立于峰頂,寬廣遼闊的屏山,山峰連綿,無邊無際,寬闊的山,寬闊的地,給人帶來無比寬闊的心境。我頓時感到抖落了全身的風塵,放松了疲憊的身軀,拋開了煙塵愁緒,沉浸在詩畫屏山。
航拍屏山茶園(心聲/文郭欣孝/圖)
文友邊走邊介紹屏山史、屏山茶、鄉(xiāng)土情、民俗風……不覺間,從棧道回到客居“綠野鄉(xiāng)居”“霧海茶人家”,主人捧一杯清幽甘醇的屏山茶,真乃香在屋內,甜在心里!文友拿出屏山特有的“江山美人”屏山品牌茶,熟練地將茶杯洗凈,用開水稍微燙過。將茶葉放入高溫燙過的茶壺中,等茶葉舒展片刻,將水倒掉,沖洗茶葉中的一些雜質,再將水流如瀑布一般落入壺中,沖泡后倒入杯中一一捧上,一股茶香撲鼻而來,待茶湯適口,我慢慢地進行品嘗。這獨具風味的“美人”茶:湯色清澈蜜綠,晶瑩剔透,既不像紅茶的濃厚,也不像綠茶清淡,端起茶杯細細品嘗,香氣清幽綿長、滋味清醇甘鮮,沁人心脾,與文友一邊品茗,一邊暢快地聊起了屏山茶。
屏山地處大田境內最高峰——大仙峰南麓,戴云山脈西側。追述屏山種茶史,早在南宋隆興二年(1164年),大仙峰始建崇圣巖,禪宗重視坐禪修行,息心靜坐,不委不倚,聚思悟道。故“峰號大仙,仙蹤人覓;巖名崇圣,佛留。”一日,茶商至屏山購茶,得知崇圣巖,入寺禮佛,與禪師攀談甚歡,禪師贈予屏山茶,茶道倡導的內心平靜、意念集中、修身養(yǎng)性的精神與禪道靜悟靜思靜修不謀而合。于是崇圣巖弟子爭相種茶、飲茶,以茶供佛,以茶示禮,以茶結緣。四方鄉(xiāng)里也遍植茶樹,延續(xù)至今。
屏山系閩中海拔最高的鄉(xiāng)鎮(zhèn),獨特的地理,與臺灣茶葉海拔、氣候等條件相近,為發(fā)展東方美人茶創(chuàng)造了條件。進入二十一世紀,屏山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引進臺商創(chuàng)辦大方廣茶葉公司,建立起閩臺農業(yè)合作的平臺。東方美人茶、金白龍茶在屏山生根開花,“福建省江山美人茶業(yè)有限公司”孕育而生,這霧露浸潤中伸展的芽葉,造就了山高霧鎖云繞的精華佳茗,“江山美人”香飄四海,名揚天下。
與文友把盞言歡至夕陽西下,與他們惜惜相別后,便獨自坐在夕陽里,沏上一壺文友留下的“美人”茶,悠然品茗,尋一種世外淡然的心境,讓靈魂如縷縷茶香,隨煙輕揚,裊裊升騰??幢K茶心,茶遇水是緣,由此我感到屏山遇文友亦如人生之情緣。以一顆無塵的心,還原生命的本真,以一顆感恩的心對待生活中的所有。喝茶是一種心情,品茶卻是一種心境。此時此刻,手執(zhí)香茗,心素如簡,人淡如茶。由此,從品茶中品出人需要一種淡然、樸實、淡名利、淡世繪、淡榮辱、淡誘惑,雖無蝶來,清香依舊。在物欲橫流的滾滾紅塵中,更需要一份淡泊的心境,謝絕繁華,回歸簡樸。捧一杯清茶,任幽香沖去了浮塵,于茶的意韻中,尋找浮浮沉沉人生滋味,茶中的真味,也就是人生的真味。屏山與茶相伴,有著歲月沉淀后的平靜與追憶,找回身上僅存的一點寧靜與純真,多一份灑脫,多一份超然,也深感人生如茶,茶在杯盞的沉浮之間,如人生之經歷,風霜雪雨,坎坷艱辛,杯中之茶,經火熱之水浸泡,雖苦澀無甘,但后味卻清香宜人,杯盞之中余香仍留,耐人尋味,古之茶經,常與禪相通,相通在于禪理,故有“禪茶”之說。從小小的茶壺中,使我也不由地去感悟人生的起落,從清淡的茶水里,去品味人生滋味。在茶園飄香的屏山,品的是茶,靜的是心,對人生也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感悟與洗禮。
責任編輯:楊林宇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