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不喜歡錢,你看著辦吧!
讀罷此文,在某媒體工作的張叢大呼過癮,“從頭至尾,沒一句廢話,而且句句是實話啊!”1984年出生的張叢只記得當年自己的作文提到錢的問題時,經(jīng)常舉資本家剝削剩余價值的例子,以表白“資本家”們只看見錢的丑惡,以及應“視金錢如糞土”的無上光榮。
河北邢臺市知名的“天才作文班”創(chuàng)辦人、年屆70的王廷春老師評價該作文說:“現(xiàn)在的社會是多勞多得的社會,你不勞動就會挨餓,你不想費勁,你就要受窮。你就要過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日子,怨得了誰呢?安徒生救不了你,那只是小說?!?/P>
濟南匯泉小學校長王懿靜說:“這是個有個性的孩子有感而發(fā),雖然偏離了主旋律,但是真實、不虛偽,我給他劃為‘一類’作文?!?/P>
如果不是拿到考場上評判“立意健康向上”與否,曾經(jīng)當過語文老師的戎小捷認為,這篇作文滿足了“明確傳達信息、讓人聽得明白,看得懂”“簡潔,要有效率,以免浪費聽者和讀者的時間”兩大要求,是篇好作文。
濟南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校長馬剛反問:“你覺得孩子哪句話沒道理?”
不自信的“大人”怎么辦?
王玉芝老師把作文拿給其他老師看,大家都忍俊不禁“哈哈”笑出聲來:“這小子凈說實話,我們這代人跟他們之間的代溝相差太大了。該怎么管理和教育呢?”
作為從教近30年的中年老師,王玉芝這代老師“長在紅旗下,走在春風里”,她為見不到說真話的作文而痛心,但真的面對這樣一篇“赤裸裸”的真話作文時,她卻在問:“聰明的,請告訴我,我該怎么辦?我們該怎么辦呢?”
80后作家韓寒曾在博客中說,中國人第一次被教會說謊是在作文中。“我們是不是被假話包圍得太久了,像遇見《皇帝的新裝》里那個孩子,被真話嚇壞了?”同樣作為80后的張叢這么說。
無論你說還是不說,真話總在那里,不增不減,當我們的孩子“冒昧”地說出了真話,“大人們”何必如此慌神?
濟師附小馬剛校長覺得,大驚小怪是因為“大人們”不自信,“即使孩子說了這些,就真的代表他長大后對錢的看法、對社會的看法怎么著了?”
馬剛一直搞數(shù)學教研,只是因為學校語文老師人手緊張,他才半路出家承擔起四年級七班的語文教學,并自認為“不會教”。
在馬剛的作文課上,除了每學期語文教材定好題材的8篇大作文,多數(shù)題目是來源于孩子們在教室里養(yǎng)小雞、種豆芽的體驗,有時候還來自某個孩子的靈機一動。
如果劉威的《錢,我的最愛》出在他的課堂上,那么課堂隨時可以成為一個論壇?!澳奈煌瑢W不同意,可以來反駁”,“我們一起討論下,既然錢這么重要,大家怎么才能掙到錢,又花得心安理得”……大家可以寫第二篇、第三篇,“把寫作當成論戰(zhàn)不好嗎?”馬剛說。
王廷春老師把解答孩子生活中的難題,當作作文老師應盡的義務。他說,孔子在《論語》里有段話:“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辈皇呛苊靼椎卣f明了這個問題嗎?
“會教的是教給學生掙錢,不會教的是教給學生省錢;不能教給學生嫌富愛貧,更不能教給學生均貧富,因為那不符合多勞多得的原則?!蓖跬⒋赫J為。
許多的教育工作者似乎不再愿意扮演“扳道工”的角色,把孩子的想法“扳”到更主流的價值觀上來,他們更想做的,是保護孩子表
達真情實感的勇氣,并以更加適當?shù)姆绞?,引導孩子形成更立體的價值觀。
小雞的成長與死亡
春天到來的時候,濟師附小四年級七班買來4只毛茸茸的小雞,孩子們視它們?yōu)樾屡笥选?只小雞被養(yǎng)在教室里,40多名同學分成小組輪流喂食、喂水,甚至為其中一只死掉的小雞舉行了追悼會。
有了這些體驗,孩子們的作文本里多了4篇作文:《我們班的新朋友》、《小雞成長記一》、《小雞成長記二》、《祭亡友》。
在為死去的小雞舉行的追悼會上,馬剛還沒有讀完自己寫的祭文,講臺下已是哭聲一片。對于多數(shù)孩子來說,這是第一次面對“朋友”的死亡。小雞的尸體被孩子們集體埋葬在樓下的小花壇里,一位同學用木牌給小雞做了墓碑。
“我們看著它沒有活力的尸體,心頭涌起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這可憐的小生命走了,帶著我們的留戀和悲傷飛走了……再見,金色的生靈,你雖然永遠離開了我們,但是,你已經(jīng)刻在四·七的往事里了,祝你在另一個世界快樂,再見!”一位名為沈昱涵的男孩子在作文中說。
一位叫王巖的媽媽在給馬剛的信里寫道:“養(yǎng)小雞不僅是孩子們的事,您也參與其中,給孩子們指導,這種指導不僅是養(yǎng)育小雞,更是精神層面、心靈深處的……可能有些家長認為,這樣的學習,孩子不會寫作文了,但我認為做題、寫書上的作文是應試,孩子現(xiàn)在的學習才是提高綜合素養(yǎng),我舉雙手支持您!”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課本命題的大作文題材宏大無趣,有的作文題材明顯超出了孩子的理解力,比如一張抗戰(zhàn)時上海南站的照片上,一個孩子坐在廢墟中大
哭,讓孩子根據(jù)圖片寫篇作文。
馬剛感覺,與課本大作文比起來,孩子們在寫如《我們班的新朋友》等小作文時,有話說、有真情實感。小作文的題目來源于孩子們各種生活體驗,比如養(yǎng)小雞、種豆芽,甚至有些孩子調(diào)皮搗蛋的段子。
一次作文課上,馬剛走上講臺,順手翻翻剛收上來的數(shù)學試卷發(fā)現(xiàn),一名男孩子將卷子上“運算大比武”的大標題赫然改成“比武招親”,當堂課的作文題目就成為《談比武招親事件》。
女生單海翱有次從媽媽的電動車上掉下來摔傷了,一個星期沒有上學,在她即將來上學的前兩天,馬剛突然說:“單海翱一個星期沒來,你們竟然都沒人問問她?”
“我們心里都想著她呢!”孩子們說。結果,當天的作文題目就成了《致單海翱的一封信》。
“大人們沒把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父母和學校老師們太忙,沒有耐心經(jīng)常與孩子們交流,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讀什么書、聽什么音樂?!蓖跬⒋赫f,他的孩子們被要求獨立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相信自己、尊重父母。
2005年,一名小學4年級女生跳樓震動了整個邢臺市,王廷春讓孩子們把這件事寫在作文里,啟發(fā)出兩個道理:第一,別拿自己跟別人比;第二,要承認失敗。
王廷春說,他主講的作文課效果顯著,并不是因為他有多大本事,而是因為我們的學校和家庭教育都有太多的問題。
“你寫吧,出了事我擔著”
曾經(jīng)做過語文教師的戎小捷認為,傳統(tǒng)作文教學的誤區(qū)之一,就是要求學生寫的作文必須觀點正確、思想感情健康。
戎小捷說,毫無疑問,提出這個要求的動機是十分好的??上н@一點,不僅學生做不到,即使是成年人,即使是大學者、大思想家也做不到。說實話,向十幾歲的學生提這種要求,客觀上只是助長了他們說假話、抒假情的習氣。而且,當他們實際寫出了那些我們所認為的“思想正確、感情健康”的文章時,他們也不一定是在心里認同這些觀點,而是因為這些觀點看法在老師及判卷者看來是正確的,所以他們才這么寫。
在北京市一所中專學校做語文老師時,戎小捷曾做過各種嘗試,試圖把已經(jīng)忘了說真話的學生“扳”到正常表達的路子上來。
他曾經(jīng)出了一道作文題———《當你收到他(她)的情書時》,并讓一名女生在黑板上當場作文。他記得,當時是2000年,社會風氣比不上現(xiàn)在開化,這個女生紅著臉躊躇了半天,不好意思下筆,“你寫吧,出了事我擔著。”戎小捷說,果然,當堂課學生情緒被調(diào)動得很好,講臺下的學生幫著想各種主意,怎么能婉拒“他”,又不會傷害雙方。
最近,女兒的一首詩讓戎小捷很感動,詩的名字叫《從來沒人做的事》———
從來沒人做的事:給桌子洗洗澡,讓桌子舒服些。給椅子放放假,別讓椅子再馱著我們沉重的身體。扶扶柱子,讓柱子放放松。冬天時,把石頭搬進屋里,別讓石頭著涼。接受一扇門的友誼,讓門感到快樂。幫助一只鞋,讓鞋消除苦惱。節(jié)省橡皮,讓橡皮的壽命變長。尊敬一幅畫,讓畫充滿自信。其實,不是只有幫助人才算做好事。
他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每個人生下來就有表達感情的欲望,為什么我們的孩子卻連篇像樣的文章也寫不出?
如今,戎小捷早已辭去教職;馬剛回答著孩子們“為什么美國要欺負利比亞”等各種問題,他試圖給孩子們一個獨立思考的視角;年屆70的王廷春則悟出這樣的道理:我們已經(jīng)沒有信仰,決不能沒有靈魂,教作文,首先要安頓孩子們的靈魂。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