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黃潮
朝九晚五,一月兩月,大學生們提前體驗著社會的效率和節(jié)奏——暑期實習,大學生在做什么?他們找到了什么?
張攀:找到了對未來的規(guī)劃
張攀,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與傳播系大三學生,一個愛讀書、愛寫文章的四川小伙。今年7月,通過同學介紹,他成了《中國圖書商報》“閱讀周刊”的一名實習記者。
每周,張攀有三到四個工作日到報社上班,“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單位和學校離得很近,中午可以回學校吃飯,還能午休一會兒,挺輕松的。”對于時間安排,張攀比較滿意。
也并非事事一帆風順。張攀實習的單位做的是一份行業(yè)報紙,“剛開始的時候,老師確定了選題帶著自己做,后來逐漸放開,需要自己獨立做很多工作,起初感覺有些吃力,報的選題老師不滿意,采訪對象聯(lián)系不到……都是問題?!睆埮鼠w會,不能怕麻煩老師,不懂的就問,問了以后踏實去干。不懂裝懂,心浮氣躁,這樣的實習生才會招致老師反感。“多向老師請教,自己就會掌握很多方法,工作中就能夠避免很多錯誤,這樣也就越干越輕松了。”
談到實習后的打算,張攀說:“平時我就很喜歡讀書,跑書店,跑新書發(fā)布會,采訪作家,對我而言都是很好的鍛煉。通過這次實習,可以認識很多文化圈的人,有出版社的編輯,有作家,有圖書板塊的記者,我積攢了很多人脈資源,即便將來不在這家報社工作,也比較容易適應新環(huán)境?!睆埮蕦ξ磥碛辛溯^為明確的規(guī)劃。
董江:找到了與人溝通的自信
早晨到公司,需要四十分鐘,下班回學校,因為堵車,需要一個半小時。周一至周五每天都要重復這個過程的董江,心情并沒有因此變糟,因為在實習的地方,有一群好朋友陪著他。
就讀于云南大學財務管理專業(yè)的大三學生董江,在中國電信云南財務共享中心實習。自稱是個“不會說話”的“家鄉(xiāng)寶”的他并沒有在家里過暑假?!皩嵙暫?,碰到很多名校的大學生,中央財經大學的,山東大學的……大家在一起,彼此真誠交流?!倍崞穑瑢嵙曋幸豁椆潭ǖ墓ぷ魇欠喒緫{證,查找錯誤,大家一起完成?!澳苷叨鄤冢l看得快,效率高,就多看一些。我在里面是最慢的,經常被大家‘鄙視’?!憋@然,這種“鄙視”并非真的鄙視,“我們幾個實習生是一個團隊,他們總是十分樂意幫助我?!倍簧朴诒磉_,在和別人交流時不知道該怎樣組織語言。一次下班后,董江把自己長期以來的這個困惑告訴了余濤(化名),“為什么你總是可以出口成章?”原以為會被嘲笑或是敷衍對待,但令董江沒想到的是,余濤十分認真地告訴自己應該怎么去做,“勇敢一點,有什么說什么,站直了說,不要總做些撓頭的動作,這樣會讓別人覺得你不自信。就是要大方一點!”董江笑言,從那以后,不僅在實習生中,在與其他人交流的時候,他都會主動和別人說話,而且沒有了以前很別扭的感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