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網(wǎng)-海峽導報12月15日訊 (記者 梁靜/文 張向陽/圖)年關將至,象牙塔里的大學生們也隨之迎來了期末考試。這段時間,學校沒安排任何課程,但對于有些大學生來說,沒課上的時間卻遠比上課的時候要來得繁忙。
繁忙,自然是為了復習。但令人感到吃驚的是,一些大學生的復習方法與狀態(tài)卻是怪象連連:他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最后一課劃出來的“考試范圍”;他們能把同學整理出來的“考試材料”倒背如流但卻不知所云;他們在這么“緊急”的狀態(tài)下還不忘刷微博,把自己的網(wǎng)名改為“過兒”,全為能夠考試及格……
最后一課成了“答記者問”
如今,平日里的一些大學課堂上,并不見得所有的同學都能全數(shù)出勤,但到了每學期的最后一課,情況就不一樣了。老師們總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今天人怎么到得特別齊,而且學生們個個都特別活躍。
這是有原因的!因為這些同學的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老師把考試范圍劃得小點,再小點??梢缘脑挘苯影芽荚囶}目告訴他們最好不過。
“我們大部分的科任老師在最后一節(jié)課都會給我們劃考試范圍,這最后一節(jié)課有時候都快變成‘答記者問’了,在同學們的慫恿下,老師偶爾也會直接透露些考題?!?a href="http://www.0573jx.cc/news/fj/mn/xm/" target="_blank">廈門某高校中文系大三張同學說,他們班很多同學不等到上完最后一節(jié)課,都不甘心開始復習,“生怕自己走了彎路”。
劃完考試范圍,就是以宿舍為單位進行的分工合作了。在大二學生陳洋的宿舍里,有人負責核對老師劃的考試范圍并將其錄入電腦,有人負責到處向同學借用課堂筆記,有人負責整理課件,有人負責將這些材料拿去復印,之后分發(fā)共享。
“期末一開始,考試是一科接著一科地來,這時候我們每個人要一邊復習一邊把下一科的材料準備好,所以每天都搞得非常忙。”陳洋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