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老調唱出時代新韻
永泰山歌非遺傳承人把天下事融到歌聲里
“齊家應繼好祖風,安邦律法須遵從……”近期,永泰山歌市級非遺傳承人蔡月香帶領縣銀發(fā)人才非遺傳承小分隊·山歌黨紀教育宣講團在永泰各地開展系列宣傳活動,朗朗上口的山歌吸引了村民駐足,現場掌聲一陣高過一陣。

銀發(fā)人才非遺傳承小分隊合影。(受訪者供圖)
永泰山歌具有悠久的歷史。在過去交通閉塞的年代,山村文化生活貧乏,山歌是永泰山區(qū)民眾主要的文化娛樂形式。這里日日傳歌聲,月月有歌會。
蔡月香從小在山歌熏陶下長大。10歲那年,她跟父親表達了學唱山歌的愿望,父親蔡從永是當地有名的山歌藝人,在父親的悉心指導下,蔡月香掌握了永泰山歌的十八個調,她用獨特的音韻和曲調,將永泰的山水之美、民俗之韻唱得淋漓盡致。
2011年退休后,蔡月香沒有選擇安逸的退休生活,而是踏上了傳承和弘揚永泰山歌的道路,她加入縣老年大學曲藝班,擔任山歌老師。教學之余,她還經常帶領團隊深入基層開展山歌交流活動,讓更多人感受永泰山歌的魅力。
“蔡老師您唱得真好!我們每天都盼著您來我們社區(qū)唱山歌。”每當表演結束,總有人拉著蔡月香的手說。
令蔡月香印象深刻的一次表演是在嶺路鄉(xiāng)風落村舉辦的“我在鄉(xiāng)間有畝田暨永泰山歌民俗文化節(jié)”。當時,有200多人從福州市區(qū)慕名而來,他們中不僅有老年人,還有許多青年人和兒童。“演出結束后,許多人找我學唱山歌,我唱一句大家跟一句,氣氛特別好,沒想到永泰山歌受到如此多人的喜愛。”蔡月香激動地說。
如何將黨的理論方針傳播到基層,讓鄉(xiāng)親們易于理解和接受?這是蔡月香和她的團隊一直思考的問題。“我們經過摸索發(fā)現,想讓村民聚起來、坐得住、聽得進,就要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蔡月香認為,山歌在永泰深受歡迎,如果將黨的方針政策、普法宣傳、時政熱點等融入山歌中,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近年來,蔡月香將家事、國事、天下事編入山歌,創(chuàng)作出60余首富有時代氣息的山歌。同時,她帶領團隊走進鄉(xiāng)鎮(zhèn)、公園、社區(qū),開展宣講110余場,惠及群眾上萬人次,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蔡月香帶領團隊在浮沙社區(qū)排練山歌。(受訪者供圖)
“傳統文化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這是蔡月香常常掛在嘴上的話。近年來,她將快板、舞蹈等與山歌結合起來,讓政策宣講變得生動有趣。
2018年,永泰山歌列入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21年蔡月香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永泰山歌)代表性傳承人,她還獲得“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發(fā)音人證書、全省老年大學專業(yè)社團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作為一名非遺傳承人,能在退休后繼續(xù)貢獻余熱,我很有成就感。”蔡月香說,傳承非遺文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她希望通過自身努力,讓更多人認識并愛上永泰山歌。
在永泰,像蔡月香這樣發(fā)揮余熱的老干部、老黨員、老藝人還有很多。為貫徹落實省委、市委老干部局部署,進一步推動老干部融入現代化建設新征程,2023年,永泰縣組建“銀發(fā)人才庫”,打造了產業(yè)、文化、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基層治理、非遺傳承6支小分隊,目前已入庫130多人。
未來,永泰將進一步挖掘、培育、運用離退休干部這個人力資源“富礦”,建好用活銀發(fā)人才庫,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引領銀發(fā)人才為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作出新貢獻。(記者 傅亦靜 通訊員 李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