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征程,不斷推進中國航天事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十四五”期間,從“嫦娥”攬月到“天問”探火,從地月系探索到行星際探測,中國深空探測事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在距離地球38萬公里的月球,嫦娥六號完成人類首次月背采樣返回;在4億公里之外的火星,“天問一號”成為世界首個一次性實現“繞”“著”“巡”三個目標的火星探測任務。而就在此時,中國首次小行星采樣返回任務天問二號,正極速飛奔向千萬公里之外的小型天體。
這是“十四五”期間,中國人的深空探測在太空中展開的壯美畫卷。在“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中,明確把火星環(huán)繞、小行星巡視等星際探測列為科技前沿領域攻關項目。五年間,浩瀚的太空一次又一次見證了中國人的首次突破。我國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探測的跨越式發(fā)展。
深空探測是全球科技發(fā)展的前沿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深空探測高度關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他指出,希望航天戰(zhàn)線同志們再接再厲、乘勢而上,接續(xù)實施好深空探測等航天重大工程,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fā)展,為建設航天強國再立新功。
“十四五”期間,我國發(fā)布了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規(guī)劃,圍繞五大科學主題,明確了我國空間科學發(fā)展路線圖,并強化行星科學基礎研究與國際協(xié)同機制。五年間,從數億公里外火星的星際盲降,到人類首次月背采樣,不斷書寫傳奇的背后是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這是“天問一號”的著陸器,它安裝著我國自主研發(fā)全球唯一的7500牛變推力發(fā)動機,讓“天問一號”在火星上實現“最后一腳”穩(wěn)準剎車。這是嫦娥六號著陸器上的機械臂,多項自主核心技術,讓它可以在120度的范圍內實施月面采樣。
“十四五”期間,我國實現了上百項重大核心技術突破,涵蓋軌道設計、自主控制、采樣返回、能源管理等全鏈條,推動我國從深空探測“跟跑者”向“領跑者”跨越。
空間技術不斷突破的同時,“十四五”期間,我國空間科學也在迅速發(fā)展。獲取火星地形、地質構造及淺表層結構等原始科學數據超3750GB,相當于從火星帶回千部高清電影;首次發(fā)現月球第六種新礦物“嫦娥石”,填補國際空白;首次獲得月背古磁場信息;首次獲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來自中國探月工程的數據,讓中外科學家發(fā)表論文超1900篇。
面向未來,我國正在實施更宏偉的深空探測任務。嫦娥七號、嫦娥八號將在月球南極建設月球科研站,天問三號將實施火星采樣返回,天問四號將探訪木星系。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在逐夢九天的征程上,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必將邁得更穩(wěn)更遠。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吾輩自強 勿忘九一八!2025-10-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