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概述
近日,我行理財經理接待了一位客戶林先生,該客戶主動詢問我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并表示要與朋友介紹的理財產品做個對比。工作人員向林先生詳細的介紹了目前在售理財產品,出示相關銷售資質,并告知客戶正規(guī)理財查詢的相關渠道等,但林先生在了解到產品歷史業(yè)績后,當即表示暫不考慮,因其朋友介紹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能達到9%,并且承諾保本保息。隨后該客戶展示了朋友推薦的網站鏈接。
我行理財經理請林先生致電朋友進一步核實,林先生表示該朋友是飯局上認識的,當時只添加了微信。理財經理隨即意識到林先生可能遇到詐騙,立即向客戶進行相關風險提示。在工作人員詳細說明下,林先生打消了購買“高收益”“保本保息”產品的念頭。
風險提示
1.某些不法分子假借熟人關系等讓人放下戒備,以虛假噱頭為誘惑,誤導消費者。消費者切記投資理財要通過合法、正規(guī)的、具有銷售資質的金融機構進行購買。
2.正規(guī)金融機構在購買理財產品前會要求評估風險等級,消費者應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切勿盲目跟風。
3.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消費者切勿輕易相信所謂的“穩(wěn)賺不賠”“無風險,高收益”的宣傳。
責任編輯:林華黎
- 最新銀行動態(tài) 頻道推薦
-
警惕“保本高收益”,防范金融陷阱2023-03-11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