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婷婷婷综合色_亚洲 欧美 另类 在线_国产熟女乱子视频正在播放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address id="jrmla"><var id="jrmla"><strike id="jrmla"></strike></var></address>


    1. <pre id="jrmla"></pre>
      <pre id="jrmla"><tt id="jrmla"><rt id="jrmla"></rt></tt></pre>
    2.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中新社新北5月6日電 題:臺灣年輕“流浪者”大陸尋訪傳統文化之源

      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劉舒凌

      6日,鏗鏘有力的鑼鼓聲在臺灣新北的云門劇場響起。這是臺灣青年黃智琳在大陸黃土高原、甘南藏區(qū)“流浪”二個月、尋找中國鼓文化之源的收獲之一——山西威風鑼鼓。

      作為資深專業(yè)鼓手,受臺灣云門基金會“流浪者計劃”資助,黃智琳2016年前往山西、陜西、甘肅、西藏等地尋訪老鼓手,想找到鼓與人之間的關系。“雖然我演出數百場,卻疑問自己為什么打鼓,相信什么?”黃智琳渴望在中國鼓文化發(fā)源地找到答案。

      旅途中,黃智琳體驗了傳承400年的“接姑姑”廟會慶典,由村里男人組成的威風鑼鼓陣,一連三天在黃土地里打著鼓樂護送神祇;見到了敲一輩子鼓卻苦于無人繼承的老鼓手,只能無奈賣掉手上所有的鼓;也感動于老鼓手用滿滿的愛與堅守造就了當今中國最富色彩的絳州鼓樂。

      “臨走時,老鼓手對我說,回臺灣記得傳承。”黃智琳說,生命的厚度在鼓聲里傳承,每聲鼓響,都是千變萬化。也許,老鼓手希望自己傳承對技藝的記憶,傳承生活的力量。

      6日下午,獲選2016年“流浪者計劃”獎助金的得主在云門劇場分享流浪歷程,重溫自己的亞洲心路之旅。年輕的邱垂龍走訪及拍攝大陸山東煙臺及日本福岡兩地農家成員,找尋生活安定的力量;邱承漢到日本尋覓信眾故鄉(xiāng)的涵義;黃奕瀅走訪菲律賓各島,追尋歷史與土地的故事。

      “我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走出去歷練,看到更廣闊的世界。”云門舞集創(chuàng)辦人、“流浪者計劃”發(fā)起人林懷民在分享會上鼓勵年輕人勇敢走出去,感知另一個世界。

      “流浪者計劃”自2005年出發(fā),目前已有119位青年受助前往大陸及其他亞洲國家進行貧窮旅行。這些充滿夢想的“流浪者”回來后運用他們的經歷在各自行業(yè)活躍發(fā)展,或從此改變人生軌跡。記者發(fā)現,受助者中許多年輕人選擇了前往大陸,或騎行滇藏線感受藏族文化;或走進湖南湘西少數民族地區(qū),感知特殊的喪葬儀式;或到大陸拳術、秦腔等傳統文化發(fā)源地取經。

      臺灣視覺藝術家吳耿禎2006年曾受助前往陜北地區(qū)尋根民間剪紙藝術,足跡遍布延安、綏德、洛川等地。兩個月時間,住在黃土高原的窯洞里,與當地百姓同吃同住,讓他了解到樸實的剪紙藝術來源于生活。“這段經歷對我們此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出席當天分享會的吳耿禎對記者說。

      2010年,吳耿禎獲選巴黎CITE駐村藝術家,前往北極與瑞士鄉(xiāng)村探訪歐陸民間剪紙文化,同年奪下路易威登藝術首獎,成為首位受邀于LV藝廊舉辦個展的臺灣藝術家。如今,他的作品也在大陸北京、上海、銀川等地交流展出。

      “剪紙藝術和所有文化一樣,需要跳脫出理論在現實生活中去實踐和推廣,讓文化‘活’起來。”吳耿禎介紹,他正在臺南策劃“剪紙合作社”,邀請不同領域藝術家們帶領地方家庭主婦多元交流,透過剪紙、版畫、雕塑及肢體表演的方式,演繹出特有的人情味。

      吳耿禎說,大陸民間傳統文化非常豐富,官方和民間也在通過各種手段搶救式微的傳統文化。目前,已有大陸學者和研究生與他聯絡,希望共同推廣剪紙藝術。

      責任編輯:楊林宇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