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上課6天,唯一休息的周日還要帶回卷子七、八張——白潔的父母為了保護孩子,毅然決定送她出國;
■讀初二的沈豪決定“逃”去美國讀書,為了每天能多睡一會;
■快上初三的小丁,面臨兩難選擇:要么回原籍考高中,要么留在上海讀中職。為了規(guī)避升學的政策阻礙,父母被迫把小丁送出國門……
【記者手記】 第二波“幼童留學潮”蹣跚出發(fā)
2010年年底,國內一家大型留學教育集團發(fā)布的抽樣調查顯示:2010年中國出國留學的高中以下學歷(包括高中)學生所占比例已達19.75%。這些學生大多未滿18周歲,還有個別的甚至是小學生。消息一出,業(yè)界驚呼:幼童留學潮,已經(jīng)從趨勢轉變?yōu)楝F(xiàn)實!
也是去年,滬上舉行的一次年度留學總結會上,一位教育官員透露:教育部擬不再反對“留學低齡化”。要知道,教育部原先從不鼓勵高中及高中以下學生赴海外留學。
上述種種消息,傳遞的是一個清晰的信號:又一波“幼童留學潮”,即將來臨。
上一波“留學幼童”,還要追溯到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1872年至1875年間,由容閎倡議,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學生赴美留學。這批學生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12歲。
如果說第一波“幼童”肩負著遠赴西洋“師夷之長技”的使命,現(xiàn)在的幼童出國,則具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和選擇權。他們擁有的教育機會更多元,但前途未卜。
“留爸留媽”的心情異常復雜:十三四歲的孩子,中文還沒有學全,就要取而代之地面對每天一節(jié)的“圣經(jīng)課”、“西方宗教史”,將來會否“里外不是人”?在國內學習堪憂,希冀著去國外鍛煉一下,會不會反倒成了“留學垃圾”?錯過了孩子最關鍵的青春成長期,家長會否釀成大錯?幼童留學,成本不菲,僅以高中三年和本科四年的學費來算,相當于“一單兩三百萬的生意”。
請注意,這些擔心不是教育人士的分析,而是“留爸留媽”告訴我的。他們對可能的結果做好了準備,依然愿意賭一把。更讓人意外的是,不少“留爸留媽”目標并不高:“我們也沒想過要孩子沖擊美國名校,順順利利讀完大學就行”。
“賭博”背后,一個個家庭正上演著各自的掙扎,甚至“家庭戰(zhàn)爭”。
“幼童留學潮”蹣跚出發(fā)。
談及“幼童留學”,我們閉上眼想見的是:一群中國家長不惜砸鍋賣鐵、削尖腦袋誓把孩子早早送出國門,好在爭奪世界名校這條賽道上“不輸在起跑線上”。
然而,當記者走近這群即將漂洋過海的幼童和他們的“留爸留媽”,看到、聽到的情況卻全然不是如此。中國家長的“瘋狂”、中國幼童的“腦殘”?如煙般輕薄的片段與臆想,遮蓋了幼童留學家庭中那些痛苦的掙扎和情非得已。
一對與中國老師“戰(zhàn)斗”的父母
小學四年級起,白潔的作業(yè)開始增加,看書、看電視的時間被擠占。白潔的老爸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辦法——和孩子一起做作業(yè),減少重復性勞動。
今年春節(jié)前,上海的一家五星級賓館正在舉行一場特殊家長會,參會的家長或已經(jīng)、或正在打算把孩子送出國留學,聚會因此被稱為:“留爸留媽家長會”。
一戶從杭州趕來的留學家庭很快成為焦點。這家的女兒名叫白潔,16歲,去年結束國內初中學習,前往美國私立高中求學。他們家作為“過來人”上臺發(fā)言,臺下“留爸留媽”的提問好像連珠炮——
“為什么孩子這么小就送她出去?”
“你們?yōu)槭裁窗押⒆铀偷脚#惺裁春锰?”
“你們是否考慮過,單性的學校不利于孩子身心發(fā)展?”
白媽媽笑言:“選女校,是考慮到他們對女孩照顧得更細心……”她頓了頓,回頭看看女兒,仿佛是征詢后者同意后補充:“也是為了避免早戀?!?/P>
這位母親小心考慮著女兒的感受,一如他們?yōu)榕畠赫邕x學校的謹慎態(tài)度。從學校的SAT(俗稱“美國高考”)排名、校內不同種族學生的比例,到學校所在地區(qū)的氣候、槍支管制程度等,白潔的父母害怕漏掉任何潛在風險,“釀成大錯”。
“比她早出去一年的中國女孩已經(jīng)吃了早戀的苦頭——有個美國男孩暗戀她,又有個外國女孩喜歡這個男孩,她就對中國女孩使壞。”朋友孩子的遭遇提醒白媽媽,“男女混?!庇邪踩[患。
他們最后挑中一所緊鄰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私立高中。該校全美SAT排名前20,屬于私立名校;更讓白家滿意的是,它是女?!峭詰龠@種小概率事件,“戀愛”幾乎絕跡。
白家父母的擔心,其實是許多中國家長的心聲。既然如此,為何還要把孩子這么早送出國?“原本也想著至少等她成年,不然十幾歲的女孩孤身在外,哪家父母不擔心?”白媽媽告訴記者,早早送兒出國,源于與中國老師間的“戰(zhàn)斗”不斷升級。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