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腐敗愈演愈烈須下“猛藥”
針對學術腐敗愈演愈烈的現狀,阮康成和黃勇平、金佩、顧亞平等4位來自中科院的政協(xié)委員提出建議認為:一、借鑒國際上先進的學術評估體系,建立一個科學、公平、行之有效的學術評估系統(tǒng),營造一個創(chuàng)新、寬松、催人奮進的學術氛圍。同時,適當減少科研評估,特別是行政主導的各類評估。
二、相關部門對單位和個人進行全國聯(lián)網的科研誠信跟蹤系統(tǒng),建立相應制度,將其記錄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考評因子納入項目申請、驗收、職稱評定等,必要時可執(zhí)行科研系統(tǒng)一票否決制。
三、建立科研學術腐敗防范機構,完善和統(tǒng)一相關的學術規(guī)范,處理學術腐敗事件,監(jiān)督和指導科研單位學術腐敗防范工作。
四、對學術腐敗必須“零容忍”,加大懲戒力度,增加學術腐敗成本。同時,對科研單位負責人建立相應的學術腐敗問責制。
五、建立公正、透明的科研項目成果鑒定和評審機制,評審機制應該與國際接軌,減少行政領導對評估的干預和影響,建議行政領導一般不擔任評審專家,對評審專家特別是首席專家應該建立問責制。
六、加強對學術期刊的管理,努力提高學術期刊編制人員的素質,結合技術人員最大程度地封殺造假、剽竊論文的發(fā)表。加大對學術期刊的經費投入,改變目前期刊自負盈虧,只能靠版面、廣告維持的情況。
前段時間,武漢大學副教授沈陽披露的一則消息讓人瞠目結舌:他的團隊在3年內進行的專題研究結果表明,包括非法期刊在內,我國買賣論文已經形成產業(yè),2009年的規(guī)模比2007年膨脹多倍,銷售額達到10億元。
論文買賣產業(yè)的真實數據也許不止于此,據業(yè)內人士估測,整個國內論文產業(yè)的真正“價值”或許已經有二三十個億。這一消息一經傳出即引起嘩然,論文造假和學術腐敗問題人所共知,但能形成如此大的產值,實在讓人出乎預料。
對此,有專家將矛頭直指不甚合理的學術制度以及尚不夠健全的司法制度。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