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操作中,幼升小面試的陣勢儼然逼近中考、高考又或各種各樣的成人考試。
小學實驗班、重點班選拔時“常筆試語文、數(shù)學、思維、英語等,難度常超二年級綜合認知水平”。
報考上海一所重點小學的孩子高達3000余人,而該校最終招收的,僅有60個學位。
今年5月,彭鵬剛剛參加了一場持續(xù)一個多小時的考試。其中的一個科目里,上千名考生被劃分成不同的組別,走進不同的教室,在規(guī)定的20分鐘內(nèi),用計算機完成200道邏輯題——平均6秒鐘做完一題。
彭鵬的年齡是6歲,而他要考取的,是上海一所著名的重點小學。
對許多學齡前兒童的家長來說,這樣陣容龐大的考試并不陌生。在小學老師口中,這場考試有時不過是一次輕松的“面試”又或“校園體驗活動”,但在實際操作中,它的陣勢儼然逼近中考、高考,以及各種各樣的成人考試。
“這些考試大多并不對外公開,形式五花八門,學校各出奇招?!北本┐髮W教育學院教授康健介紹說。事實上,盡管教育部一直禁止“任何形式的幼升小考試”,但變相的選拔依舊屢禁不止。
剛剛過去的幾個月,在許多知名小學的校園里,這種略帶神秘感的面試造就了中國年齡最小的一批考生,以及無數(shù)焦慮的父母。在一些論壇的“幼升小2012”版塊中,大人們不斷鉆研著名小學“幼升小”的“面經(jīng)”,通過別人透露的蛛絲馬跡猜測不同小學的試題與考試形式。一些父母剛帶孩子參加完面試就上論壇“曬喜悅”,更多的人則悲傷地感嘆“孩子又給人當了分母”。
對于孩子和他們的父母,“上小學啦”再也不是一句輕松美好的話語。一切都是因為有了這場被稱作“幼升小”的戰(zhàn)爭。
這不都是小學的內(nèi)容嗎?如果我孩子都會了,還來上學干嘛?
還沒親身經(jīng)歷這次升學競爭前,家住北京海淀區(qū)的王雷從未料到,“幼升小”的選拔已經(jīng)變得如此殘酷。
6月9日,他帶著6歲的女兒到附近的小學報名。出門前,年輕的父親輕描淡寫地對女兒說:“我們要上小學啦!”他還跟女兒猜測,老師可能會問的問題大概是“你知不知道爸爸的名字、工作單位或者手機號什么的”。
可很快,王雷就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低估了這一場選拔。小學老師把他攔在教室門外,讓孩子自己走進教室。20多分鐘后,面試結(jié)束,原本興奮得活蹦亂跳的女兒卻變得悶悶不樂。無論怎么問,孩子都不說面試內(nèi)容,只告訴爸媽“有說的,也有寫的”。
“你家孩子拼音完全不會,漢字只認識簡單的一些,算數(shù)做得太慢。” 緊跟著走來的中年女老師嚴肅地對家長解釋。這個父親一下子懵了。
“這不都是小學的內(nèi)容嗎?如果我孩子都會了,還來上學干嘛?”王雷在心里嘀咕。在他看來,學會拼音、認識大量漢字、訓練算數(shù)速度都屬于小學課程的標準,但眼下,它們卻被套在了剛念完幼兒園的女兒身上。
王雷還不知道,自己孩子所經(jīng)歷的,不過是“幼升小”面試的“小兒科”。在北京崇文區(qū),網(wǎng)名為“看紫貝殼的?!钡哪赣H帶著孩子參加了一場“非常正式”的面試。
面試現(xiàn)場人山人海,大批家長在教學樓門口翹首以待,孩子們則拿著報名表排起常常的U型隊。前一個半小時,這些小考生們先要考“文化課”,內(nèi)容有口算和漢語拼音。接下來則要測試拍球、跳繩和短跑能力。
“知道是小學入學考試,不知道以為高考呢!”這位母親在博客上這樣寫道。
不過,這還不是最難的考試。在1000多公里之外,上海母親夏悅帶著兒子彭鵬參加的,才是一場真正的“??肌薄?/P>
在上海一所重點小學前,夏悅與上千名家長直接被攔在了校門口,孩子必須獨自走進校園,等待他們的是200道邏輯題。這些題目隱藏著數(shù)列、奇偶數(shù)等知識點,考生還必須能綜合分析圖形大小變化和顏色變化的關(guān)系。每道題都有A、B、C、D、E等5個選項。每做完一題,計算機自動關(guān)閉對話框,考生沒有機會再檢查。
“比的不僅是速度,還要做得正確,選得不對還會倒扣分?!边@個母親聽說,有些孩子最后竟然考出了負分。在去面試之前,夏悅已經(jīng)用網(wǎng)上的模擬題幫孩子做了6次訓練,但真刀實槍時,彭鵬卻還是“被考暈了”。
直到最后兩分鐘,這個小男孩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還剩100多題沒有完成,他一邊念叨“完了,完了”,一邊加快速度,胡亂做了20題。
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幼升小”面試的許多內(nèi)容早已超過教育部公布的幼兒教育大綱。為了遏制這種“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今年5月教育部發(fā)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下稱《指南》),詳細指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知道什么,做到什么。
根據(jù)《指南》,5-6歲的學齡前兒童,“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nèi)的加減運算”?!吨改稀窙]有標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須認字,只說明“在閱讀圖書和生活情境中對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對拼音知識和英語能力,更是只字未提。
但決定升學的面試顯然并沒有與此接軌。查看今年的“面經(jīng)”可以發(fā)現(xiàn),測試孩子“20以內(nèi)加減運算”的學校比比皆是。根據(jù)論壇上家長總結(jié)的“幼升小題集”,一些重點名校的考試中甚至會出現(xiàn)幼兒奧數(shù)題——小青有9本故事書,小新有7本連環(huán)畫,小青用3本故事書換小新2本連環(huán)畫,現(xiàn)在小青、小新各有幾本書?
有些小學還開始設立分班考試,挑戰(zhàn)更高難度。一位帶孩子參加了北京育才小學今年實驗班分班試的母親透露說,考試長達兩小時。在新浪微博上,長期從事幼升小培訓的清華教育集團聞風指出,實驗班、重點班選拔時“常筆試語文、數(shù)學、思維、英語等,難度常超二年級綜合認知水平”。
在網(wǎng)絡上,幼升小試題有時甚至已經(jīng)成為大人們互相挑戰(zhàn)智力的題目——“這兒有一道變態(tài)的幼升小題目,你會做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