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婷婷婷综合色_亚洲 欧美 另类 在线_国产熟女乱子视频正在播放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address id="jrmla"><var id="jrmla"><strike id="jrmla"></strike></var></address>


    1. <pre id="jrmla"></pre>
      <pre id="jrmla"><tt id="jrmla"><rt id="jrmla"></rt></tt></pre>
    2. 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新華社臺北9月23日電(記者 周文其、齊湘輝23日下午,盡管受臺風“樺加沙”影響新北天空陰云密布,還不時下起雨來,但在地標性水道微風運河岸邊,仍有不少觀眾翹首以待,等待2025兩岸城市龍舟賽鳴鼓開槳。

      隨著發(fā)令槍響,一條條龍舟如離弦之箭沖波而出,激得水面泛起層層漣漪。來自新北、臺北、上海、南京、蘇州等兩岸五座城市共11支龍舟隊,分組在寬闊的河道上展開激烈角逐。

      伴隨鏗鏘有力的鼓點聲和此起彼伏的加油聲,參賽隊員咬緊牙關、默契配合,整齊劃一地奮力劃槳,向終點沖刺。一條條龍舟你追我趕,場面十分精彩。最終,經(jīng)過三輪比賽,來自南京、新北、臺北的隊伍分獲前三名。

      兩岸龍舟文化交流由來已久。兩岸城市龍舟文化交流活動作為一項代表性活動,此前已舉辦多屆。這項活動不僅在大陸人氣頗高,在臺灣也吸引了不少擁躉。

      比賽后,臺北市百齡聯(lián)隊成員陳先生盡管有些疲憊,但非常開心。“有機會和來自大陸的隊伍比賽,感覺很開心。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兩岸龍舟賽事,能與大陸隊伍有更多同場競技的機會。”他說。

      河面上,一條條龍舟演繹著“速度與激情”;河岸邊,人們紛紛駐足,拿出手機拍照。新北市民吳先生是一名龍舟愛好者,在他看來,兩岸隊伍共賽龍舟,不僅是切磋技藝,也是對傳統(tǒng)文化民俗的共同傳承。

      上海市龍舟協(xié)會會長胡凌潔說,龍舟競渡賽的是速度與力量,傳的是精神與情懷。每一次揮槳的默契、每一次擊水的奮進,都是對“團結拼搏、同舟共濟”龍舟精神的生動詮釋。每一次握手的溫暖、每一次交流的真誠,都是對“兩岸一家親”深厚情誼的有力見證。

      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朱華林說,兩岸共同舉辦龍舟交流活動,體現(xiàn)了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更展現(xiàn)了兩岸同胞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期待通過這次活動,進一步深化南京與臺灣各縣市在文化體育等領域的交流。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文體旅游局局長殷衛(wèi)東說,我們應該借助龍舟這一橋梁,推動兩岸城市龍舟文化交流,加深兩岸情感聯(lián)系、深化兩岸融合發(fā)展。

      賽龍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在海峽兩岸都頗受歡迎。端午節(jié)期間臺灣民眾賽龍舟的習俗由來已久,早年經(jīng)福建傳入,在臺南盛行后傳遍全島。

      本次活動由新北市體育總會、臺北市體育總會龍舟委員會、上海市龍舟協(xié)會、南京市龍舟運動協(xié)會聯(lián)合主辦,蘇州市龍舟協(xié)會協(xié)辦。新北市體育總會理事長蔣根煌說,這不僅是一場體育競賽,更是一次寶貴的文化交流。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wǎng)登載內(nèi)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nèi)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相關閱讀
      關鍵詞: 兩岸龍舟隊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鄰里文化繪就雙節(jié)畫卷 專業(yè)社工激活基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