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劉先生,美參議院在剛剛通過的2026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強烈建議”美國國防部長在適當情況下,邀請臺灣海軍參與“環(huán)太平洋”軍演。對此,您作何解讀?
深圳衛(wèi)視直新聞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確實,跟過往僅僅是輕描淡寫地“建議”不同,美國會參議院在剛剛通過的2026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不僅“強烈建議”美國國防部長在適當情況下,邀請臺灣海軍參與“環(huán)太平洋”軍演,甚至還明確要求,“如果國防部長決定不邀請,須要通知國會和說明理由”。
由于這是一份由參眾兩院共同通過的法律,再加上本次《國防授權法案》中的措辭出現(xiàn)了明顯的升級,由“建議”升級為了“強烈建議”,因此賴清德當局普遍預計,明年臺軍參加“環(huán)太軍演”,將會是板上釘釘?shù)氖虑椤?/p>
然而我的看法是,特朗普政府絕對不敢邀請臺軍參與“環(huán)太軍演”,賴清德當局注定又會空歡喜一場,大家不要被美國國會的措辭給嚇到了。
我們先來看事實,美國國會在《國防授權法案》建議邀請臺軍參加“環(huán)太軍演”,這件事情始于2017年,然而過去八年多以來,無論是特朗普執(zhí)政還是拜登執(zhí)政,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公然違法”,不僅沒有邀請臺灣方面參與“環(huán)太軍演”,甚至連一個觀察員的身份都沒有給。
這背后的原因非常簡單,美方若邀請臺軍參與“環(huán)太軍演”,就等于公然并且正式突破了中美建交三個聯(lián)合公報,不僅越過了中美關系與臺海局勢的紅線,而且極有可能會被中國大陸定性為“臺海局勢的突變”,甚至因此而啟動《反分裂國家法》。所以,無論是特朗普還是拜登,都不敢去捅這個馬蜂窩。
而這種現(xiàn)象,也就再度印證了我近來所做的一個判斷,那就是,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只會玩陰的不會來明的,只會有私底下的實質層面的軍事合作,不會有公開的制度與法律層面的突破。也就是私底下什么茍且的事情都可以做,但公開的事情則絕對不會做。
直新聞:美參議院在剛剛通過的2026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還要求特朗普政府撥款10億美元用于所謂的“臺灣安全合作倡議”。對此,您又怎么看?
深圳衛(wèi)視直新聞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表面上看來,美國國會通過的2026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不僅將所謂“臺灣安全合作倡議”的援助金額上調到了10億美元,比起2025年援助的3億美元,增加了三倍還多,而且還進一步擴大了援助經(jīng)費的使用范圍,但是我認為,即使這10億美元真的給到位了,它對于提升臺灣軍力的作用,也只是杯水車薪毫無意義,根本扭轉不了兩岸軍力正日益失衡的現(xiàn)狀。
更何況我認為,即使是區(qū)區(qū)10億美元的援助,還極有可能是口惠而實不至,是在給臺灣畫大餅。我們來看一組數(shù)據(jù),美國國會在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中提出要對臺灣進行無償軍事援助,是從拜登政府執(zhí)政的2021年開始的。2022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更是明確要求美國政府必須要在2023年至2027年的5年間,對臺灣提供100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然而最終的結果是,2021年美國無償援助了臺灣0.75億美元,2022年是2.14億美元,2023年是1.86億美元,2024年為0.96億美元。說得不好聽一點,這點錢連打發(fā)叫花子都不夠。
那么曾經(jīng)揚言要不惜代價軍事介入臺海局勢的拜登尚且如此,特朗普又會如何呢?我們知道,出身于商人的特朗普,是只能他占別人便宜絕對不會讓別人占他便宜的鐵公雞。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只能是特朗普對臺灣敲骨吸髓,相反賴清德當局要想從特朗普身上掏出錢來,勢必會比登天還要困難。我的這一判斷,有幾組數(shù)據(jù)可以佐證,一是截至目前為止,在美對臺軍售中,尚有高達215億美元的軍售訂單沒有完成,也就是臺灣已經(jīng)付了錢,而美國卻沒有依據(jù)合約交付武器的錢。不排除,這筆錢最終會打了水漂;二是在剛剛落幕的美臺關稅戰(zhàn)當中,特朗普已經(jīng)從臺灣身上敲詐了1000億美元的所謂投資款;三是特朗普政府已經(jīng)明確要求賴清德當局,必須要將臺灣的防務開支提升到占GDP10%的水平。假如按照這一標準,臺灣將成為全世界軍費開支水平最高的地區(qū)。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美國國會在《國防授權法案》中通過的對臺援助金額,只不過是用來哄騙臺灣的一顆糖。
直新聞:那您認為,在特朗普的主政期間,接下來臺灣在安全上面臨的形勢將會發(fā)生哪些變化呢?
深圳衛(wèi)視直新聞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毫無疑問,過去近八十年來,臺灣問題之所以會存在,尤其是兩岸之所以遲遲無法走向統(tǒng)一,根本原因就在于外部因素的干預,尤其是來自于美國及其盟友的政治和軍事壓力。然而我認為,這次特朗普的“二進宮”,已經(jīng)使得中國大陸在解決臺灣問題時,面臨的外圍環(huán)境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或者說已經(jīng)使得中國大陸面臨的來自美國及其盟友的政治和軍事壓力,得到了緩解。我們甚至可以說,在是否軍事介入臺灣問題上,美國原本持有的模糊戰(zhàn)略,正在逐漸走向清晰,也就是美國軍事介入臺海局勢的可能性,已經(jīng)基本上接近于零了。
我的這一判斷,主要有這么幾個方面的理據(jù)——
第一個是,跟過去歷任美國總統(tǒng)尤其是拜登所具有的濃厚意識形態(tài)冷戰(zhàn)思維不同,秉持功利主義與機會主義價值觀的特朗普,對于維護西方傳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毫無興趣。這就不僅使得中國大陸長期以來面臨的來自美國的意識形態(tài)壓力,得到了緩解,同時也使得賴清德當局用來拉攏美國與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牌”,從此就變成了廢牌,再也打不響了。也就是說,賴清德從此已經(jīng)失去了博取西方國家同情的工具了。
第二,過去四年,拜登老謀深算的地方在于,他清楚地知道中美之間的綜合國力尤其是軍事實力,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東升西降”的現(xiàn)象,因此為了彌補這一劣勢,他圍繞著臺海局勢構筑了大中小三個圈層的軍事同盟。小圈層的軍事同盟包括已經(jīng)構建的美英澳奧庫斯同盟,以及準備構建的美日韓與美日菲軍事同盟等等,中層的軍事同盟則是“印太戰(zhàn)略”,大圈層的軍事同盟,則是要將北約或者說是歐洲拉入到印太戰(zhàn)略中來。然而,特朗普上臺后,通過三板斧,把拜登四年的外交成果全部給毀掉了,一是在俄烏問題上的所作所為,使得美歐軍事同盟關系已經(jīng)名存實亡,北約重新處于了腦死亡狀態(tài),二是對印度加征50%的關稅,使得“印太戰(zhàn)略”已經(jīng)事實上解體,三是對全球尤其是盟友開打關稅大戰(zhàn),則幾乎是把所有的盟友都得罪光了。
第三,過去四年來,在軍事上,為了應對中國大陸通過定期巡航而在臺灣外圍構建的一個動態(tài)包圍圈,拜登政府則從日本、澳大利亞、菲律賓與新加坡等四個方向,圍繞著臺海構筑了一個固定的包圍圈。然而奉行孤立主義、“美國優(yōu)先”與新版“門羅主義”的特朗普,已經(jīng)出現(xiàn)非常明顯地從亞太地區(qū)收縮甚至是撤回美國本土的傾向。特朗普政府讓賴清德當局將防務開支提到占GDP的10%,這背后發(fā)出的其實就是“美國要撂挑子,臺灣要靠自己”的信號。
我認為,這三大變化,是過去近八十年來,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的。而美國的戰(zhàn)略性撤退以及盟友體系的瓦解,則意味著接下來的“臺獨”勢力,將會成為孤立無援的甕中之鱉。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wǎng)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特朗普要見澤連斯基 提供“戰(zhàn)斧”極限施壓?2025-10-14
- 特朗普稱“加沙戰(zhàn)爭已結束”2025-10-13
- 美媒爆料:特朗普擬建“凱旋門”2025-10-11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臺獨”武裝組裝拼湊“自制潛艇”完全是自不2025-10-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